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Life of Pi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理查帕克眼中照映出的哲思漂流>




我自覺得要寫這篇觀後感,尤其著重在劇情隱喻的剖析,其實是有點煞風景的,因為李安把它拍得太美了,這就像一個包裝很精美的禮物會讓人捨不得拆開,或是一個很漂亮的蛋糕,會捨不得去切開它一樣,當然,如果你已經看過電影,在驚嘆電影畫面拍得好美之餘,也歡迎和我一起分享這電影中巧妙埋藏的哲學隱喻,一起從電影另一個美的角度切入。



少年Pi其實是一個寓言,故事主軸是少年在汪洋上漂流的奇幻故事,整部電影被一個原素貫穿,那就是「水」。

「水」在心理學、神祕學、甚至是夢境中,所隱含的意義是指「思考、智慧還有情感」,之後在故事中「水」一再的出現,都有其隱含的意義。

首先是主角的名子Pi,其實是源自於他的乾叔叔認為巴黎某座世界上最美的游泳池,主角說也說,叔叔教他游泳(思考)讓他日後得以存活。

「在美好的游泳池中游泳」指的是在安全的思想框框中的哲學思考,本來他的名子就是對於美好思考的嚮往,但是卻被同年紀的孩子拿來取笑,說他的名子是「尿」,讓他困擾不已。

比別人開始思考哲學問題的人,總是容易被身邊同齡的人取笑是「臭又無用」的思想,任何一個哲學家或是作哲學思考的人,總是先從被誤解開始,因為無法解釋,所以他索性告訴別人自己的名子是數學的圓周率π,與其做為難以解釋的情感思想,不如告訴別人一個實用又有其邏輯的無理數,實際上這就是一個對照

「因為嚮往一座游泳池而被取的名子」V.S. 「名子本身是源自一個存在事實」
似乎是後者更酷也更讓普羅大眾接受。

這不只是Pi的故事,那也是每一個探求生命、宇宙、真理答案的人,共同擁有的生命經驗。


主角在餐前的祝禱表示自己是「天主印度教徒」,這裡開始鋪陳他對宗教信仰獨特的態度,他最早接受印度教,印度教是一個多神信仰的宗教,所以日後他並沒有排斥任何宗教的神進入他的生命。

他的父母親對於宗教信仰卻是持非常兩極的態度,父親是一個信奉理性思考的「現代人」 曾經罹患小兒麻痺,他覺得在他最無助的時候,毗濕奴神沒有解救他,而是西方醫學救了他一命,所以他告訴主角兄弟「宗教都源自於黑暗」,這是極唯物思想的觀點,而他的母親則是從家族中「繼承」了信仰,信仰也是她和家族唯一的連結,就像很多人選擇信仰是繼承自家族,就算家族信仰的價值觀否定自己的人生選擇甚至是真愛,也不能放下信仰 (主角的母親因為嫁給主角的父親踰越了印度教種性的制度,所以母親被娘家斷絕往來,因為他們認為她「嫁得不好」)

雖然Pi的父親一再警告他應該做一個完全理性的人才能在世界上生存,但是她的母親所告訴他的神話故事卻讓他著迷嚮往,這些天馬行空並且充滿情感的神話故事讓他的生命充滿驚嘆。

劇情帶到人們在水邊放水燈,還有毗濕奴的神像在「水」上漂流的美麗畫面,直指主角對於信仰是源自於情感的追求,就像神話說的,我們存在的現世是毗濕奴在無垠的宇宙漂流所做的一個夢,有沒有發現到關鍵字「漂流」、「夢」?


在之後的海上漂流,Pi也把自己化成毗濕奴,做了一個關於宇宙的漂流之夢。

Pi躲在被窩裡用手電筒看著印度教神話的漫畫「在黑天的口中看到宇宙」這段劇情和動畫,更是暗示觀眾,接下來由他口中所說出的故事是關於一整個宇宙的存在,要讓自己的思想展開,而不只是故事的表面而已。

劇情走到他如何接觸到耶穌基督的過程,他的哥哥跟他打賭他不敢去教堂偷喝聖水,這裡「水」又出現了,之後他被神父發現,並且和神父的一段對話中他表示質疑,為什麼耶和華要派自己的兒子來替人類擔罪? 這樣太不合理! 但是隨即他又說,自己還是愛上了這位神之子,愛上他無窮盡的悲憫和對世人的愛。

我們可以說,因為對於情感和悲憫思想(聖水)的追求,讓他開始追求其他宗教的美好,在基督教中,他看見了印度教所沒有的,他所追求的情感面,所以他毫不遲疑的信了上帝。

後來他更信了阿拉,並且感恩梵天(創造之神)化作阿拉讓他能夠接觸到伊斯蘭教,因為他覺得在禮拜的過程中,他跪拜的土地就成為聖域,在這身體力行的跪拜中,他感受到穩定的力量。

我曾經參加過一次東密的「朝山」法會活動,主要內容是從凌晨4點左右開始,隊伍的領頭是手持錫杖的法師,唸一次破地獄真言,就用錫杖在地面上敲擊,我們在隊伍後面每走一步就要做一次大跪拜的動作,這樣連續好幾個小時下來當然是非常疲累,但是心情上的轉變很奇妙,從一開始的疲勞還有心煩氣躁、甚至是害怕,到後來心情非常平靜而且思考變得很澄淨,這種重複、簡單的禮拜動作所帶來的神奇感覺,必須要親身體驗才能了解。

電影為什麼要用將近1/3的時間來介紹Pi的信仰觀念呢?
因為在漫長的漂流中,如果沒有信仰的支持,Pi是不可能撐過去的,或者說如果他沒有保持對信仰開放的態度,這場漂流就將只會是表面的一場船難而已,而不是一段心靈漂流的旅程。

(我們拉回到電影劇情)
但Pi的父親就沒那麼高興了,在飯桌上告訴他

「甚麼都信等於甚麼都不信」

他當然根本沒聽進去,還表示想要去受洗,這是因為他對於信仰的邏輯思考方式和父親是不同的,年幼的Pi是把心打開的,他還保持著對未知事物的熱情,但是之後發生那件餵食理查帕克的事件,卻讓他對一直以來相信的事物有了動搖。


少年Pi因為想要餵食理查帕克差點丟了一支手,他告訴父親,他在老虎的眼中看到靈魂,父親嚴厲的「指正」他:

「那只是你感情的投射!」父親對他怒斥

我是看到電影的中段才了解,理查帕克其實是Pi的「本我」的象徵,也隱喻人的內在自我,理查帕克是獵人賣給他們家的孟加拉虎,Pi提到,牠是在喝水的時候被捕獲的,這裡又再次提到「水」,指意識面(Pi)和感情面(理查帕克)的連結就是「水」所隱含的意義 -「情感和智慧」

父親並且讓他看到理查帕克撲殺小羊的殘酷畫面,從此他的童心就碎了,並且覺得這個世界再也不那麼吸引他,因為他接受了父親教導他的理性看待這個世界的殘酷面,學習把對本我的探求的熱情關在柵欄內,不能幻想讓情感狂放的世界,對Pi來說是了無生趣的。


這樣無聊的生活直到他情竇初開為止,畫面一帶他已經成年,並在音樂教室拍著鼓,鼓、舞蹈都呼應了心跳和情慾最古老的展現方式:「舞蹈」

Pi向少女問了蓮花的手印,並且說「只有妳這樣做,其他的舞者都沒有」
,蓮花本來就是純潔的象徵,表示少女是獨一無二的真愛,在脫離了童年的純真之後,感情的出現是他生命的救贖(他的感情面得到滿足)

電影畫面是從理查帕克池畔的大王蓮帶入,承接上一段蓮花的劇情,這時候畫面中出現了水池、蓮花、理查帕克,這樣的畫面有甚麼隱喻呢?

少女也告訴他,老虎的轉頭不是誇張的虛張聲勢,而是在豎耳聆聽,是像舞者那樣纖細的動作,就像在感情之中,其實對方往往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內心。

只是,兩人的分離是必然,所以Pi才能展開偉大孤獨的漂流。


那麼再來談談海

「海」是甚麼意義呢?

有沒有聽說過「廣場恐懼症」呢? 它是一種對空間的不安全感,是指因為太廣闊無邊,無以依靠害怕迷失所產生的恐懼感,台灣因為很少有廣闊到無邊的景色,所以一般人不太能想像這是甚麼感覺。

我曾經在埃及看不到邊的砂海,深深被這種恐懼籠罩,當時我們跟隨當地導遊穿過沙漠要去綠洲露營處,身處在沙漠中間視線的盡頭就是地平線,而且不管往哪個方向望去都是相同的景色,根本認不清楚天南地北,「要是在這裡走丟,肯定就死定了吧?」我感受到自己內心清楚的恐懼感,而且有種想要大叫的衝動,原來內心的恐懼力量是那麼強大!

在海上漂流,在海平面上看過去的景色,除了海平線甚麼也看不到,根本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往哪漂流,這樣的恐懼感可想而知有多巨大。

那麼海平面以下呢?

聽說,人都有海洋恐懼,因為人們都害怕深不見底的深藍,裡面棲息著甚麼可怕的怪物。

前面談到,整部電影被水所貫穿,而水隱喻的是感情和思考,海不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體嗎?

在無邊的海上漂流,也隱喻了把自己的心智放在沒有邊際的思想之海漂流,孤獨的旅程,面對自己內心的理查帕克並且學會和自己共處的一段歷練。

如果今天Pi是在一個湖或是一個游泳池漂流,那麼理查帕克會出現嗎?
我相信是不會的,人如果先幫自己的思想設限,在一個安全的範圍內思考,那麼真實的自我就不會從船艙鑽出來。

那麼出現在船上的四隻動物,又各代表著甚麼意義呢?

試想如果你是Pi,在孤獨的思想之海漂流,在海平面上你必須面對茫然的恐懼感,在海平面下,你不知道會冒出甚麼你也沒見過的巨獸,你唯一能依靠的是這小小的救生艇(也就是自我意識),那麼甚麼東西會和你一起搭乘這艘小船呢?

我把四種動物聯想到四種人性面,那就是:逃避(斑馬)、慈愛(猩猩)、貪婪殘暴(鬣狗)、還有連自己都未知的自我(虎)。

一開始你會感到恐懼懦弱,你像一隻受傷的班馬只能聽天由命,為什麼是班馬呢? 我認為般馬的黑白斑紋,隱含二元善惡價值觀的意義。

只剩下你自己一個人,善惡的價值觀很快就會崩解,因為好或不好,你不再依靠別人的判定標準,你只能跟隨自己的心。

然後你會看見自己內在的慈愛,像猩猩那樣友善,嘗試保護你內在的脆弱面,而猩猩給人的感覺除了是「同類」之外,猩猩也是擅於模仿的動物,人類在模仿別人的時候是進步最快的時候,但是在這只剩下自己的孤獨旅程中,沒有人可以模仿,也沒有人可以對照,在這個宇宙理漂流,漂流就是生活,你發現因著對生存的渴望,自己內在貪婪嗜血的那一面逼著你放棄當一個弱者和慈愛者,所以斑馬和猩猩都被鬣狗咬死了,難道你必須跟這樣的自己妥協嗎? 難道要當一個不擇手段,貪婪嗜血的人才能在海上生存嗎? 你知道,你不會把船給牠,所以你看見比這一切更強大的存在,那就是內心的老虎~「理查帕克」。

老虎從船艙中鑽出來是很戲劇性的一幕,因為在這之前,根本沒有看到老虎的影子,從這裡就可以發現,這是一個富有幻想色彩的寓言故事。

然而,老虎會比鬣狗更好應付嗎?

當然不是的,Pi把內在的自我釋放出來,最可能被吞掉的是自己,理查帕克比鬣狗更難以猜測、更難對付!  就像自我真實的內在遠比你對自己的認知更危險而不可測。

Pi知道自己可能會被理查帕克吃了,所以只好架起小筏躲得遠遠的,就像父親教他的那樣,又怕理查帕克會游過來吃他,所以捕捉鬼頭刀,對平常一向吃素的他來說,殺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他知道,他必須滿足理查帕克的需求,他才能活下去。

這一段隱含的意思是,縱然我們可以說服自己當一個素食者,但是若沒有處理好內在的渴望,這股渴望可能是會游過理智的短短水距把自我吞噬的。

這裡有一段,是理查帕克嘗試著想要抓魚而跳下海面,卻爬不上船的劇情,本來Pi有機會可以把牠棄之不顧的,但為什麼他卻還是把牠救上船了呢?
因為要捨棄本我而生存本來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Pi才說「我知道要在這海上生存」如果沒有理查帕克我一定撐不下去的。

後來Pi試著要在船上和裡查帕克劃清地盤,卻發現在船上,理查帕克的確擁有絕對的強勢,其實小船要解釋成自我意識或是身體都是可以的,在自我探尋的過程中,Pi理解到,本我的慾望擁有絕對的強勢。

後來就是飛魚那一段,這真是精采的一段劇情,Pi把魚丟出去結果飛魚卻飛走那邊讓整廳大笑,像雨飛至的飛魚群非常壯麗,後來是一隻追逐飛魚而掉落在船艙上的鮪魚,Pi鼓起勇氣把鮪魚搶過來,展現出Pi要勇敢面對自我的決心。

深夜裡,Pi被海中的螢光水母吸引,雖然身心俱疲,但是眼前這一片美麗的景象還是讓他著迷,忍不住在海面上打著水花,這時候一隻巨大的藍鯨衝出海面,並把小竹筏幾乎打得支離破碎,這裡暗示Pi,他這樣逃避理查帕克的短暫平衡,中就會因為來自內心深處的恐懼而瓦解,也讓他Pi下定決心,要面對里查帕克。

Pi說:
「或許孟加拉虎不能被馴服,但是在海上神就會讓他能被訓練」
隱喻的想法是,我們沒有辦法馴服內在的本我,但是在思想的大海上我們卻可以訓練它,與它保持共存。

後來Pi終於成功訓練理查帕克,跟牠在小船上和平共存了一段時間,好不容易遇到在海上的貨輪,但是不論Pi怎麼求救,最後船還是開走了,因為這段漂流的歷險還沒有完成。

然後很不幸的他們又遇上了暴風雨,然而Pi似乎是個喜歡暴風雨的男孩呀(在郵輪上他也是興奮的跟甚麼一樣),在暴雨來臨之前,他幾乎要寫完最後的一點鉛筆,他才剛說「語言文字是我現在唯一的依靠」,狂風就把他的筆記本捲走了,這似乎在象徵著,神告訴Pi在探求真理的路上,最終必須要放棄語言文字的思考邏輯,就像禪所說的「佛法不可說」,因為在語言文字所能表述的層級之上,更存在著不能用現有的語言文字的哲理,如果用語言文字思考,那就像在游泳池漂流一樣,終究會被文字的框架設限住。

筆記本被吹飛之後,Pi就放開手讓狂風暴雨搖晃震撼小船,用身體去感受神要告訴他的一切。

我可以把這段暴風雨想像成是生命中的磨難,在這樣的磨難之下,比較先受不了的是理查帕克,畢竟我們天性是討厭痛苦折磨的,但是Pi還能告訴自己,這樣的磨難是神蹟,轉換心境接受生命中的風雨。

當然在這樣的折磨之後,Pi跟理查帕克都已經筋疲力竭,他們都覺得自己就要死了,Pi把理查帕克的頭輕輕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原來在生命快要消失的時候,自我和本我是最接近的。

然而,神卻把他們帶到另一個境界,另一個考驗,就是整段故事中最離奇的浮島一段。

看到這段的時候,本來我還在想,這裡的劇情也太離奇了吧,一切都太不合理了,然而後來我才想到,為什麼島上充滿狐獴呢?

因為狐獴是非常社會化的動物,作者要隱喻的是,如果太過依靠這個社會給你的答案(停留定居在島上),而放棄思考(漂流),雖然是安逸的選擇,可是這座島會慢慢得啃食掉你思考的能力,然後你就會被遺忘。

最後Pi選擇離開這座安逸的休息站,而不是把它作為終點站,而他也知道理查帕克會跟隨他一起離開(這時候的他已經達到接近心神統一的境界了)。

歷經了最後一段的漂流,他們的小船終於在墨西哥灣靠岸,理查帕克頭也不回的消失在叢林中,是啊,離開了漂流面對,本我又會隱藏進心的深處,會一直存在,只是你再也沒有機會像漂流的時候那樣清楚的看見它了。

後來Pi在醫院休養,兩名日本船公司的人來詢問他船難的經過,Pi才說出了另一個殘酷痛苦的版本,這一段讓我覺得厲害的地方是,雖然整段劇情都沒有演出來,但是我自己竟然在腦中補完「殘酷版本」的畫面,要說不是李安有刻意用心安排的話,是不可能有這樣的衝擊感的,然而我們也可以反思,既然我們有把看到幻想版本補完成殘酷版本的想像力,那麼我們其實都擁有像Pi一樣把殘酷的現實變成一個奇幻的寓言故事的能力,就算他說的:

「兩個版本,你寧願相信哪一個?」

那麼這兩個版本,和我一直到現在所分析的劇情哲理隱喻的版本,你又願意相信哪一個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