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露西] Lucy 盧貝松如何巧妙的地將東方哲學以科學化的動作電影演繹




評價越兩極的電影,往往越發讓我好奇,而今天在看了之後,我真心覺得「露西」是一部厲害的電影,因為盧貝松厲害的地方在於他將賽斯書中所說「西方哲學立基於邏輯而無法解釋,但東方哲學卻做到的部分」用了很具像的方式做出了呈現,並賦予其娛樂性。

如果接觸過賽斯書、生物學、遺傳學、道教思想還有佛學對於空性的部分的人,看這部電影會有一種「拈花微笑」的感覺,因為整部電影充滿了以上的元素和中心思維,其實也很貼進西方近來New Age心靈學派的宇宙觀。


如果你尚未接觸過以上的思想但是對於劇情是有感覺但又說不上來的,不妨打開心,讓我為你做一點簡單的的解析。

有人覺得本片拍得很科幻,其實在我眼裡看來它拍得很務實,
全片的當然是徹徹底底的科幻片,我指的「務實」是它對於各階段超能力的詮釋,是以科學推論(科學推論本來就來自於想像)來「想像」堆疊,而並非完全架空。

舉個例子,以其中露西能夠回憶起兒時的所有片段,所有感覺這部分來說,我認識幾個智商很高的朋友,他們對於童年的記憶是非常鮮明的,而智商的高低並非來自於腦容量,也不是腦細胞的多寡,而是腦內的每個神經原的連結性,而對於五感的解釋,也以海豚為例,海豚是能感知道我們所不能感知的聲納波,那麼視覺呢? 人眼所能看到的光譜範圍其實很窄,所以露西後來能看到電磁波是因為她視神經的神經原連結已經連接上了,其實以電影的時間軸來說,露西在看到電磁波是在她抵達法國之後,而在這之前,她就已經能控制自己的髮色了,以此回推,或許在那個階段,她也已經能用自主神經控制視網膜構造而能接收到的頻率,
這就像有的人有所謂的「天眼」是類似的道理,隨著露西的的腦力不斷開發,她開始可以讀心、透視、控制物質,也就是佛教在修行過程中會慢慢得到的「他心通」、「天眼通」、「神足通」等等…但是佛教並不強調也不喜歡張揚這些「神通」,因為在佛教的觀點裡,人原本就具備這些五感之外的能力,只是隨著修行而「重新感覺到」這些能力,因為我們太過於依賴五感,也時常被五感與情緒牽著走,就像露西拿刀釘住黑道老大的雙手時所說「你的感官阻礙你的學習,現在的你完全被疼痛占據」。

在大多的時候,我們也被五感所困住,舉色盲為例,色盲的人看到的世界和我們是不同的,但是你能說我們看到的世界才是真實的嗎? 我們所謂的「真實」,也只是我們得到的是一個普羅的五感基因性狀,(遽聞貝多芬因為聽力過於敏銳,時常能聽到一般人聽不到的細微聲音,他甚至能聽到星星墜落的聲音,也因此其實他是長年為此而苦惱),可以說,我們對現實的認知,其實是共同受困於一個類似的五感反饋裡,我們是被困在一個共同的幻覺中,


(以下關於心經內容解析節錄自http://www.worldofmastermind.com/?p=119)
------------------------------------------------------------
所以心經上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是《心經》的要旨、《心經》的精華所在。「色」色是指色塵。「空」是妙有真空, 即我們的真如本性。一切色相之所以能形成,唯心所現,一切有形有相、有作有為的東西,皆如夢、幻、泡、影,都是自性的作用。」
-------------------------------------------------------------


至於改變髮色外貌,瞳色等等,這其實也是很科學的,就像變色龍能隨環境變換體色,當露西的神經元連結已經到能自主控制新陳代謝的時候,要控制體內某部分的細胞增生或是改變形狀都不會是難事。

而談到永生的的部分,也讓我想到漫畫「三隻眼」中的神族牟迦羅,在漫畫裡牟迦羅是印度的古神,也是人類一部分基因的祖先,以現代的觀點來看也可以說是外星人,不老不死且擁有神通力量與智慧的三隻眼神族,在漫長的生命中,不斷的累積智慧和力量,但是立於眾生頂端的這些神族,隨著幾乎無盡的生命而慢慢喪失人性,變得殘忍而睥睨一切,因為在祂們的眼中眾生皆如螻蟻一般渺小,但這個神族最終卻走向了自我毀滅,所以露西跟隊長說「你能提醒我僅存的人性」,亦是讓我莞爾一笑,因為我曾經思考過,人會懂得慈悲、懂得原諒,是因為我們的生命有限,在一次次的生離死別裡,我們才開始學習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因為我們擁有痛苦,才能體諒他人之苦,因為有生老病死,我們才理解無常,我們才學會放下我執。

露西在實驗室裡對教授們所論述,關於數學、邏輯、文字的部分,抑是賽斯書中所提到,所有我們所認知的知識邏輯,其實是為了簡化記錄傳承知識而存在,我們幫所有的東西取了名子,以便讓他人知道我們指的是甚麼,但是時常我們都忘了,文字語言都只是一個箭頭,而非實相。



在兩朝期間佛教曾經為了「不立文字」而有許多的辯論,因為禪宗認為「不立文字、教外别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即是文字本身隨著時代會有不同的解釋,而佛法本身也並非文字所能完全傳達,因為我們是幫所有「看過、理解」的東西取上名子,但當我們遇到我們「不曾看見、無法理解」的事物的時候,我們便無法用文字去描述它,頂多只能用一種比喻或是比較接近的方式去描述,所以也就有了一宗「指月公案」:
-------------------------------------------------------------------------------------------------
(以下節錄自http://www.newsancai.com/big5/traditional/276-harmony/54757-2013-09-17-15-11-26.html)

無盡藏是唐朝武周時期的一位比丘尼(女性修行者)。一天,無盡藏尼對六祖慧能說:「我讀《涅般經》多年,但仍有許多不明白之處,希望能得到你的指教。」



慧能答到:「我不識字,請你把經讀給我聽,也許我能幫你釋疑。」無盡藏尼忍不住笑到:「你連字都不識,怎談得上解釋經典呢?」



慧能認真地告訴她:「真理與文字不是一回事。真理有如天空的明月,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能表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並不就是明月,看月也並不一定非用手指不可。」



無盡藏尼感到這話很有道理,遂將經文讀給慧能聽。慧能一句一句為她解釋,使無盡藏尼大受啟迪。



在禪宗的思想中,「指月」的涵意,其實也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用意所在。禪師們運用當下的題材,眼前可見的物或事,來暗示修行的要義不在眼前。換句話說,「指」是一個過渡、一道橋樑、一種銜接,「月」才是終極、目的地、本體。


(而類似的思想亦存在道教中)



《莊子》中,莊子在《齊物論》中說:「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這句話中的「指」與「馬」,都是外在的名物,「天地」、「萬物」才是本體。在莊子的看法中,「天地與我並生而同體,萬物與我為一而同類」。因此哲人凸顯「一指」和「一馬」,是要指陳萬物都有的本性。如果以為一指就是天地,一馬就是萬物,那就曲解了這個譬喻的運用。





禪宗以「本來無一物」之境界為上乘,以「萬慮皆空」為至德。主張不立文字,不下註腳,親證實相,方為究竟。但是要傳遞佛法的要義,又不能不利用文字、語言、行為等世間有形的形式。所以,探尋真理的人如果執著於「指月」的手指,那麼就錯失了指外之月了。
------------------------------------------------------------------------------------------
露西最後消失在了,在隊長的手機裡留下「I am everywhere」也令人聯想到道家思想裡萬物本是為一的宇宙觀,而這也是和佛教的思想相通的,佛教裡當修行的次第達到成佛的階段的時候,已經成為在過去現在未來同時並存的存在,而佛也同時存在亦不存在於萬物之中,這也是後來末段露西在消失前甚至可以時空旅行的概念。

綜觀整部電影,劇本的部分是不錯的,但是要在短短的一部電影裡放進這麼多的哲思,其實難免緊湊,其實盧貝松已經很厲害了,因為電影的流暢度是很好的,又富有動作電影的刺激元素,(雖然有些人覺得後面跳太快不知道在表達甚麼),與「少年PI」諸多隱喻暗示相較,「露西」是更直白的,也不像看「少年PI」的時候讓我的腦筋一下子又要被美感震懾,一下子又被隱喻的哲思牽動那樣忙碌,看起來是輕鬆許多的,而且說實在的,他是把台北拍得挺美的呢,有拍出在其他電影中所未見過的台北的味道但又很真實呈現,他對於大景的取鏡真的蠻厲害的 。
嗯~ 如果有人看完露西的感想是覺得「好扯」,那我必須要說,其實整部電影都是立基於很多存在已久的哲學和靈學思想中,本來哲學就是所有科學之母,而藝術抑是科學的雙生子,要說起來露西是以非常科學的的方式在演繹未來的科學觀,就像一個學生問摩根費里曼「你的推論有實證嗎?」而他回答「所有科學的發現都來自於推測,就像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時候曾經被譏笑一樣,要不要進化,取決於我們自己」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始終認為,腦力的提升而得到的超能力,是一種憑藉在唯物觀點上的隱喻,如果以靈學的話語來說,那就是所謂靈魂等級的提升,導演一再以各種大小景為比較,來提示我們的渺小,我們生命的短暫,以及我們立基於現有科技能力上的「知識」,有多麼微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